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 主办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主  编:胡宗华
  • 地  址: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
  • 邮政编码:650051
  • 电  话:0871-63318347
  • 电子邮件:ynfip@vip.163.com
  • 国际标准刊号:1671-3168
  • 国内统一刊号:53-1172/S
  • 邮发代号:64-100
  • 单  价:20.00元
  • 定  价: 120.00元/年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4年 第49卷 第1期
  • 出刊日期:2024-01-20
《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类专业学术期刊,被多家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云南省优秀期刊,“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本刊报道林草行业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设置有森林经理(含资源监测、管理等)、森林培育、生态保护修复、林草碳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含森林、草原、湿地、景观)、动植物(含古树名木)、森林土壤、林草灾害(含林火、病虫害、外来物种)、林草产业、智慧林草(信息化)、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园林绿化等栏目。
更多+

2024年第49卷第1期

(下载当期目录)

  • 基于聚焦滤波的林业专题地图制图综合方法
    陈春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总是以连续的面状图斑呈现。当大比例尺二类调查成果图缩编为更小比例尺地图时,常常需要制图综合。如何在制图综合时既要简化多边形边界,又要保持各类型林相面积和位置的相对不变,是林业专题制图的一个难题。经大量实验发现,将实施制图综合的连续面状图斑要素从矢量格式转换为栅格格式,经Focal滤波器以Majority方式滤波处理后,再将滤波后结果从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可较好地实现森林资源专题连续面状要素信息的制图综合。以云南省某地一个1万 hm2的实验区为例,使用该方法将1∶2.5万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图缩编为1∶25万。结果表明,缩编后,多边形边界简化,目视效果较好,各类型林相面积变化绝对值平均为0.2%,位置精确度平均值为94.68%。此方法已应用于云南森林资源状况图集相关专题图等的生产实践。
    2024  Vol.  49(1):    1-7    [摘要](133)    [PDF](102)
  • 基于规则面向对象分类法的贵州省山区火烧迹地提取
    刘 芸,廖 瑶,李慧璇,杨 娟,王 伟
    基于国产高分一号卫星宽幅(WFV)影像,对贵州省复杂地形山区火烧迹地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火烧迹地提取规则,完成了研究区基于规则面向对象的火烧迹地提取。利用高分二号卫星1 m分辨率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规则面向对象分类法的GF1WFV火烧迹地提取总体精度为92.67%,总Kappa系数为0.89,能较好地完成研究区的火烧迹地分类提取,分类质量达到极好水平,为贵州省山区火烧迹地提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2024  Vol.  49(1):    8-11    [摘要](116)    [PDF](97)
  • 基于树木望高比的材积计算方法研究
    余国宝
    分析望高法计算树木材积的原理、适用范围,但因为望高点可能被遮挡,以及测望高效率较低问题,尝试用树高代替望高进行求积。为此,在利用既有解析木的有效数据研究形率系列(q)和形状指数(r)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测算望高比(B)的方法,解决了测望高(hR)较为困难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2024  Vol.  49(1):    12-15    [摘要](115)    [PDF](93)
  • 黄枝油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顾春姣,陈泰国,杨一山,孙菲菲,邹 蓉,唐健民,柴胜丰
    黄枝油杉由于其分布区狭窄,繁殖速度慢,资源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种质资源,通过实验研究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对2年生和4年生的黄枝油杉种苗性状特征描述,以地径和株高作为主要分级标准代表,运用Excel 2003和SPSS 26.0对种苗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将其种苗分别2年生和4年生分别分成了三级。2年生一级株高>20 cm,冠幅>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一级株高>127 cm,冠幅>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二级株高14~20 cm,冠幅8~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二级株高96~127 cm,冠幅38~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三级株高<14 cm,冠幅<8 cm,地径≥0.10 cm;4年生三级株高<96 cm,冠幅<38 cm,地径≥0.80 cm。
    2024  Vol.  49(1):    16-21    [摘要](109)    [PDF](94)
  • 两种经济林下黄芪仿野生种植
    严 毅,徐钡昌,陆 刚,金智伟,王苏化,李云松,杨维雄
    以核桃林和油橄榄林两种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的黄芪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经济林下种植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和复合种植黄芪前后土壤肥力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经济林下种植黄芪后土壤肥力呈增长趋势,不会对经济林产量造成影响;两种经济林下种植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落叶经济林核桃林下种植的黄芪品质优于常绿经济林油橄榄林,且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要求;黄芪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的土壤肥力能保证黄芪较高的品质,黄芪种植对有机质、钾需求较高,对磷需求较低。经济林下复合种植黄芪模式具有可行性,且落叶经济林核桃林下种植的黄芪品质优于常绿经济林油橄榄林。以期为经济林下黄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2024  Vol.  49(1):    22-27    [摘要](108)    [PDF](92)
  • 黑果枸杞栽培株行距研究
    吴秀花,杨 荣,杨宏伟,张嘉益,张 颖,姜永智
    为确定黑果枸杞栽植的株行距,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实生苗进行田间栽植,分别设置3个不同株距1、1.2、1.5 m,以及3个栽植株行距1.5 m×2 m、1.5 m×3 m和2 m×2.5 m,通过测定株高、冠幅、分枝数、侧枝数、侧枝长、尖削度、坐果率、果实参数、产量等,比较不同株距和栽植株行距对黑果枸杞生长发育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合适株距为1.5 m,行距2~3 m,在保持单株占地面积相近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株行距;栽植株行距为1.5 m×3 m时,果型变异小,果实纵径、横径、果型指数等表型特征较稳定。以期为人工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2024  Vol.  49(1):    28-33    [摘要](109)    [PDF](87)
  •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探究
    刘 茜,沙剑斌,郑进烜,吴 婧,郑静楠,蒋丽华,秦 燕,杨忠兴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2024  Vol.  49(1):    34-39    [摘要](108)    [PDF](89)
  • 丽江市古城区湿地保护修复研究
    樊骥善,高 林
    丽江市古城区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和调蓄洪水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生态功能,目前存在着资源面积萎缩和破碎化,湿地污染严重,对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湿地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湿地保护利用体系和共建共管体系及其宣教体系建设,开展湿地物种保护及其生境修复,开展水源保护、湖滨带保护、汇水面山以及流域两岸植被保护,进行湿地基底修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对湿地的调查监测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力度等丽江市古城区湿地保护修复策略。
    2024  Vol.  49(1):    40-45    [摘要](125)    [PDF](86)
  •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马力子,于海洋,田国行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2024  Vol.  49(1):    46-50    [摘要](111)    [PDF](86)
  • 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李保铨,李柳红,周露露,彭秋燕,何惠婷,韩婉诗,陈天鹏
    为了解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情况,2021年7—12月利用样线法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共调查到蝶类10科、75属、110种;区系组成主要以东洋界为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为辅;随海拔升高,蝶类群落属数、种数、个体数量、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单峰趋势,并均在401~600 m达到最大值,高海拔地区蝶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大于低海拔地区;相邻海拔地区蝶类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且高海拔与低海拔间蝶类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以期为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预测气候变化、保护蝴蝶资源和评价生态环境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2024  Vol.  49(1):    51-57    [摘要](111)    [PDF](86)
  • 西平县引洪河省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高健康,冯婉婷,胡宗上,刘保国
    以西平县引洪河省级湿地公园为例,根据湿地现状、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人文历史情况,遵循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形成“一线,两岸,四区”的规划布局。并通过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工程措施,构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集湿地保护、科研宣教、地域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2024  Vol.  49(1):    58-62    [摘要](100)    [PDF](77)
  •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运军,提 布,江次农布,杨建强,斯那劳丁,木艳春,张鹏万,史 岩,和雁南,和春菊,扎史品初,马金林,扎巴都吉
    动物活动节律是了解动物生存策略和科学管护的基础,为探究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控74台红外相机,对比分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叶日、维西塔城片区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人为活动影响。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及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024  Vol.  49(1):    63-68    [摘要](110)    [PDF](81)
  • 贵州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赵 勤,张兴强,蒲应春,陈斯侃
    贵州省围绕“四山八水”生态格局正在努力构建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喀斯特山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共314个,总面积456.88 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97%。分析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面积占比相对偏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整合优化未达预期,综合利用研究匮乏等问题。藉此,提出逐步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公园,稳步推进整合优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价值研究等自然保护地发展策略。
    2024  Vol.  49(1):    69-73    [摘要](105)    [PDF](80)
  • 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构建初探
    郝永生,赖兴会,杨建光,杨有奎,王平勇
    对国内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和美国等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内自然保护地既有规划基础与国外国家公园先进规划模式,构建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层次划分为系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分析认为,国家公园规划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规划过程应采用适应性管理;规划应重视对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国家公园的综合科学考察是规划的基础,需要高度重视;规划过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
    2024  Vol.  49(1):    74-77    [摘要](114)    [PDF](85)
  • 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徐婷婷,施凯泽,卢腾飞,郎晓雪,罗 胤,冷鸿天,李 泽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其次为坡度,坡向对云南松林分布的影响较小。
    2024  Vol.  49(1):    78-81    [摘要](106)    [PDF](84)
  • 基于DPSIR模型的黄河流域兰考县生态安全评价
    彭梦威,薛国宇,卫 红
    为探究黄河流域兰考县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明确限制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以DPSIR模型为框架,建立5个准则层,选取29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得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兰考县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警情由“重警”转变为“中警”;从子系统上来看,对区域生态安全贡献最大的是状态、影响和驱动力,响应和压力贡献偏低。研究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区域内生态安全受经济发展水平、人类活动干扰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2024  Vol.  49(1):    82-88    [摘要](102)    [PDF](80)
  • 基于色彩要素量化分析的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杨 爽,张旭光,刘 洋,郭 楠,李永华
    色彩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能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季节性色彩量化分析,采用AHP法与SBE法对选定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植物景观色彩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色彩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样地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度较高,对比度较低,景观整体色相值偏低,饱和度及明度适中,色彩特征鲜明;AHP法与SBE法虽侧重点不同但二者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可共同应用于景观评价中;根据评价模型可知色彩数量C1、明度指数C8是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支撑。
    2024  Vol.  49(1):    89-97    [摘要](105)    [PDF](81)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碳汇现状研究
    王应琼,温庆忠,王昌命,尹富鸿
    为了解近年来生态系统碳汇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2005—2023年生态系统碳汇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关系网络图谱、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以及时间线图谱等,对国内、国际该领域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不同时段的突现词,归纳该领域的主流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国际国内整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相对于国内作者,国外作者相互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研究热点上突显了森林在碳汇研究中的重要性,碳中和与碳汇潜力正在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
    2024  Vol.  49(1):    98-107    [摘要](102)    [PDF](80)
  • 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碳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黄运荣,徐婷婷,施凯泽,卢腾飞,李 泽,郎晓雪,罗 胤,冷鸿天
    以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前期构建的高山松单木碳储量模型,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推算高山松林的碳密度,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探讨高山松林碳密度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分因素中,平均树高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在地形因素中,坡度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在温度因素中,最热月均温和最冷月均温差对高山松林的碳密度影响最大;在降水因素中,最干季降水和最冷季降水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高山松林碳密度影响的综合分析表明,DCA的第一排序轴与高山松林的碳密度相关性最大,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高山松林碳密度产生的影响,在26个环境因子中,有20个环境因子与DCA第一排序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系数较大,说明高山松林的碳密度主要受林分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
    2024  Vol.  49(1):    108-114    [摘要](103)    [PDF](85)
  • “双碳”战略背景下的林业碳账户建设实践与探索
    谢秉楼,姚鸿文,季碧勇,程雪翔,姚 鑫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探索构建林业碳账户体系,以浙江省林业碳普惠项目开发实践为例,提出林业碳账户总体设计思路。应用数字化理念,从账户体系设置,项目开发流程标准化管理与设计,解决目前项目开发过程中流程繁、技术专、管理难等问题,规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管理。提出扩大林业碳账户适用范围,集成林业固碳增汇技术服务,创新林业碳账户资源价值转化等对策与建议。
    2024  Vol.  49(1):    115-119    [摘要](104)    [PDF](79)
  • 云南松不同部位氮、磷、钾储量分配及异速生长研究
    黄德帅,王雪纯,王 瑜,蔡年辉,陈 诗,邓桂香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4  Vol.  49(1):    120-124    [摘要](108)    [PDF](79)
  • 郑州市13种常绿灌木及其主要挥发物抑菌效应研究
    原江琴,王翼飞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挥发物单体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13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植物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南天竹和海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均为南天竹;5种挥发物单体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苯甲醛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β-蒎烯最弱。在今后郑州市进行城市绿化时,可以选择南天竹等抑菌能力较强的树种。
    2024  Vol.  49(1):    125-132    [摘要](103)    [PDF](83)
  • 基于生态价值的玉田县适生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与评价
    董国明,于 帅
    为探索玉田县适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运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当量因子法研究不同区域的适生植物。结果表明,玉田县北部褐土丘陵地带应多种植榆树、黄栌、油松等植物;中部平原草甸地带应种植紫穗槐、栾树与侧柏等,植物与园林观赏植物交叉种植;南部脱沼泽化潮土区域应多种植油松、栾树、臭椿等植物,补充种植牡荆等观赏植物。
    2024  Vol.  49(1):    133-139    [摘要](103)    [PDF](79)
  • 6个山茶品种的耐晒性研究
    李 鑫,田学义
    为筛选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花品种,以烈香、六角大红、克瑞墨、金花茶、五色赤丹、迪斯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阴率50%、遮阴率70%、遮阴率90%)对植物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等方面来看,全光照条件下品种迪斯、克瑞墨的生长表现最好,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均影响各品种的生长。最终筛选出品种迪斯、克瑞墨作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品种。
    2024  Vol.  49(1):    140-144    [摘要](100)    [PDF](82)
  • 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
    张树苗,李夷平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范例。麋鹿放归野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放归地,通过介绍我国麋鹿放归野化的概况,并针对放归地的适宜性开展评估,主要包括天然植被资源可利用性、天然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疾病风险、种间竞争、人鹿冲突、捕食天敌、突发自然灾害等,为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放归野化提供参考。
    2024  Vol.  49(1):    145-150    [摘要](99)    [PDF](79)
  •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郑进烜,蔡文婧,郑静楠,李柱存,秦 燕,王 勇,余昌元,杨 华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2024  Vol.  49(1):    151-155    [摘要](117)    [PDF](91)
  • 松华坝水库天然林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夏嘉禹,刘 强,吴训锋,唐宗英,王博轶,赵亚玲,和丽华
    根据松华坝水库天然林群落的不同海拔梯度以及不同坡向设置36个典型样方进行调查。对松华坝水库物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到维管植物300种;乔木层云南松种群占绝对优势;水库天然林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草本,植物多样性水平递增;随着海拔的上升,植物多样性水平先升高再降低;从阳坡到半阴坡再到阴坡,植被多样性水平先升高再降低。
    2024  Vol.  49(1):    156-162    [摘要](106)    [PDF](82)
  • 植物内生真菌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白娜娜,姜海燕,狄佳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对植物内生真菌生防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广泛分布在健康植物各个组织、器官内,在与植物经历协同进化后,可形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类似的活性产物,其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杀死植食性昆虫以及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等生防作用。基于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型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024  Vol.  49(1):    163-166    [摘要](102)    [PDF](81)
  • 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石 田,饶鑫鹏,,魏伯阳,,岳荣生,,王 凤,,林 琳
    滨海滩涂湿地是提高“蓝碳”碳汇、补偿碳排放的重要空间资源。为研究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河北南大港滩涂湿地内设置采样地,对不同湿地类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8.03±3.39 g/kg,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内陆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表现为芦苇群落>莎草群落>碱蓬群落>金鱼藻群落>光滩地。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土壤碳含量分布相似,土壤结构、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分布产生影响。
    2024  Vol.  49(1):    167-171    [摘要](99)    [PDF](80)
  • 北京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
    郑桂莲,张月莹,强方方,李宗伦,盛昌昌
    选取农田、撂荒草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trac S35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样品粒径,利用土壤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撂荒草地以砂粒为主,农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以粉粒为主;次生林、人工乔木林黏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撂荒草地最小;次生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粉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农田与撂荒草地;砂粒体积分数则与粉粒相反。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依次为撂荒草地<农田<人工灌木林<次生林<人工乔木林;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2024  Vol.  49(1):    172-177    [摘要](103)    [PDF](82)
  • 3S技术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中的应用研究
    杨怀林,毛天翔,程秦明
    为提高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的工作效率,保证数据成果的准确性,分别介绍了利用GPS、RS获取外业调查数据以及利用ArcGIS获取内业矢量化数据的方法,总结了3S技术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中调查可燃物、重要火源点、森林火灾减灾能力以及内业图件成果编制方面的经验,且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今后3S技术应用于其他林业调查提供参考。
    2024  Vol.  49(1):    178-181    [摘要](102)    [PDF](78)
  • 基于物联网的区域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系统开发
    田淙海,于万荣,王卫国,李必龙,赵海明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可视化系统,融合多项气象数据采集技术,实时反馈气象数据。结果表明,区域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系统采用B/S模式,充分运用Java EE技术、数据库管理,完成了整体系统、多重搭建、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区域森林气象数据管理的便利性,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火灾和顺利开展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49(1):    182-186    [摘要](113)    [PDF](82)
  • 基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估算
    董 奎,董 平,陈 兰
    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1年3月18日较大森林火灾为例,利用火灾前后Landsat 8遥感数据及ENVI遥感数据处理分析软件,通过图像预处理、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燃烧面积指数等方法,提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计算过火面积。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数据能够较好地提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过火面积估算准确率达96.2%。
    2024  Vol.  49(1):    187-191    [摘要](111)    [PDF](86)
  •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南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研究
    王 萍
    陕南位处秦巴山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安康市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康养旅游成为最佳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各地康养旅游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对陕南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挑战选取14个指标层,采用AHP分析法构建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评价指标权重。评价结果表明,战略点G(0.005,0.002 8)位于第一象限,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选择增长型战略,以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助力美丽安康建设。提出建立“安康康养旅游生态区”,打造安康市康养旅游品牌等增强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策略。
    2024  Vol.  49(1):    192-196    [摘要](104)    [PDF](85)
  • 基于多层次灰色方法的宁波森林公园康养潜力评价
    诸葛丰林,李正泉,吕劲文,王健捷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理论构建了宁波森林公园康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四大森林公园的康养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宁波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康养潜力均较大,其开发价值均较高,其中奉化溪口森林公园具有相对最高的康养潜力评分,值得重点发展康养事业。认为森林公园康养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中所需的样例数少,对于层次分析法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以及信息不确切等问题可加以有效解决,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2024  Vol.  (1):    197-203    [摘要](96)    [PDF](80)
  • 基于景观大数据的游客时空行为研究进展
    马思琦,燕亚飞
    信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游客时空行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方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社交APP、定位装置和在线媒体会产生大量的景观时空大数据,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文中系统地介绍景观大数据的获取来源和方法,针对景观大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进行概括,主要是以ArcGIS核密度、社会网络、图片内容分析法3种方法为主。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国内外游客时空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基于景观大数据的游客时空行为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为多空间类型、多采集平台、多时空要素同时开展。
    2024  Vol.  (1):    204-209    [摘要](98)    [PDF](89)
  • 城市居住区三维绿色空间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研究
    肖硕凌,闫菲泽,张钰浩,刘 仪,何瑞珍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2024  Vol.  49(1):    210-217    [摘要](98)    [PDF](80)
  • 基于网络数据的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研究
    王 丽,燕亚飞,李舒蕾
    以互联网络游客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对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以了解王城公园旅游地形象。结果表明,王城公园景观形象由空间场地、植物景观、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组成;游客感知由游客关注点、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评价组成;游客对王城公园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多集中在服务管理、景观设施和景观维护等方面。最后,基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憩体验,提出改善设施服务、提升互动体验、丰富景观内涵、加强高峰期与数字化的管理等优化建议。
    2024  Vol.  49(1):    218-224    [摘要](100)    [PDF](81)
  • 绿道规划植被NMHC排放与大气污染的响应关系研究
    胡剑东,李红玲,谢 慧
    在环境大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属于重要污染物,其成分结构较为复杂,种类较多,部分非甲烷总烃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刺激性和毒性,有时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研究绿道规划植被非甲烷总烃排放与大气污染间存在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有效辐射和叶温等基本变量,计算绿道规划植被NMHC排放量,分析不同植被排放的NMHC成分构成,获取了光强和温度对植物排放NMHC速率产生的影响。采用最大增量活性因子法MIR和丙烯等效浓度(Prop-Equiv)研究绿道规划植被NMHC排放与臭氧生成潜势(OFP)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NMHC排放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响应关系。
    2024  Vol.  49(1):    225-230    [摘要](105)    [PDF](82)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